时间:2018-09-27 15:30:27编辑:梓岚
在中国所有伟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公元626~649年的23年,但他的功绩及名声丝毫不逊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创业之主。他开创的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他也被称为“千古一帝”。
通常我们认为,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是汉人建立的政权,理所当然的,李世民也是汉人。然而有人却认为一代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有可能是鲜卑人的后裔。这种观点理由何在呢?
认为李世民是鲜卑人,主要有以下几点证据:第一,李唐开国初期的一系列事件体现了胡人的风俗。在该风俗中有父死子娶母为妻的习俗,也流传有共妻的故事。在昭君出塞的故事里,王昭君在死了丈夫后就嫁给了他的儿子。
而在唐朝帝王史中,也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关系近乎乱伦。历史上杨贵妃也是一例。杨贵妃本是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妻子,却被身为公公的唐玄宗讨来做了妃子。这些为李唐王朝大臣们所不齿的关系是不是李氏家族身体里流淌的胡人的血液在作怪呢?而且唐朝人对肥硕丰腴的女子情有独钟。像杨贵妃的传说、《唐代仕女图》的记载,都证明了唐人有这方面的审美倾向。这带有一定的少数民族趋向。
第二,唐太宗的性格特征与鲜卑人的性格特征极为相似。李世民善骑射,一生过着不倦的戎马生涯。贞观年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五年后,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贞观十四年,又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
晚年时,唐太宗战志尤存,亲征高句丽。不仅对敌人凶狠,对自己的亲人,他也毫不留情。李世民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在长安宫的北门玄武门布下了伏兵,射死兄弟李建成、李元吉。3天后,唐高祖李渊便册立秦王世民为太子。再过两个月,李世民逼使李渊退居太上皇,而他则在颂德殿即帝位。
第三,昭陵的墓葬形式也体现了胡人的风俗。史书中记载,在昭陵外有14个“蕃酋”的石雕像,而且有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昭陵六骏”的确是李世民留下的又一个疑点:中国所有帝陵中,为什么只有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战马石刻?唐太宗独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显示了少数民族的习俗?
马是游牧民族不可离开的伴侣,平时生活游牧,战时驰骋沙场。在很多少数民族的葬俗中,都有一种奇特的祭祀悼念马的功劳的习俗,一般有三种仪式。主人死后,随从会骑着马绕着死者墓地转圈,然后把马杀掉或者活埋到坟墓里。李世民的这一做法是不是在证明着自己的胡人身份呢?
但是,以上证据却并不能证明李世民就是鲜卑人。首先,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不严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现象广泛存在,如在隋炀帝时,突厥人就曾强制改穿汉装,北魏孝文帝推行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的政策,同一个等级的人可以被允许通婚。这一时期各民族融和加剧,少数民族“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影响唐朝非常正常。
而且唐朝初期皇族中这种几乎乱伦的行为,也不能牵强地和胡人的血统联系起来。其次,自古宫廷皇室的权力之争都是很残酷的,这和他的血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不能将“玄武门之变”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是胡人的依据。再次,昭陵六骏只能说明李世民与陪伴自己南征北战的战马感情很深,与少数民族的葬俗牵扯到一起实在是毫无道理。
实际上,李世民的身世我们可以从他父亲和他母亲这一角度来考察。关于唐高祖李渊的身世,过去都根据旧史认为他是陇西李氏、西凉王李嵩之七世孙,经歆、重耳、熙、天锡、虎、传至渊。但经近人陈寅恪考证,认定他的先世是赵郡李氏。
证据是:在赵郡的河北省隆平县境内发现李熙、天锡、虎的茔墓,及光业寺碑。茔墓的规格,都是按照汉人旧制,而寺碑颂词有“维王桑梓”之语,证明那里就是他们的故乡。所以,李氏先祖为汉人确凿无疑。
而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所以李世民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混血儿,这也是历史事实,所以在《步辇图》中,李世民被绘成少数民族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