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28 15:48:08编辑:文二
扬州八怪是指在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在江苏扬州出现的从事艺术活动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
按照习惯的说法,他们是金农、黄慎、郑燮、汪士慎、李方膺、高翔、罗聘、李鳝八位书画家。
扬州八怪的书画家们都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大多以卖画为生,但是文学、书画修养都很深厚,而且思想、性情等各方面也都有很好的修养,在他们的作品中却表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体现出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
他们都较擅长写意泼墨的表现手法,同时他们也懂得基础的重要性,正如郑板桥(即郑燮)所说的:“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后能写意也。”
因此,他们都很注重对事物本身的观察和深入理解。他们反对复古,却又重视传统技法的训练,只是并不单纯拘泥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发展,成为表现自己绘画个性的笔法。
扬州八怪的作品通常是取材平凡,画却不平凡,他们以山水、花鸟或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瓜果等题材,又以不同于他人的手法加以描绘,显示出他们丰富的精神内涵,也表现出他们创作的通俗化倾向,形成一种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
而且他们漠视官场权贵,性格大都桀骜不驯,再加上他们标新立异的观点,在各自的作品中也就体现出了怪、丑、奇、乱等特点。
在扬州八怪中,郑燮是知名度最高、最受人爱戴的画家。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的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做官前后均在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燮是一个才华很全面的艺术家,诗、书、画都广为人知,同时,他的篆刻也很有名,刻有“二十年前旧板桥”、“动而谤之,名亦随之”等有名的印章。
郑燮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将隶书的笔画特征融入行楷当中,再加入兰竹画笔,书体豪放,颇有个性。
他曾作诗说:“日日临池把膜砚,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郑燮最有成就的还是他的画,他最擅长画兰竹,用画中之竹来叙述自己的人格理想,曾在《题画》中说:“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而且他还有很强烈的民众意识,声称他的画是为天下劳苦人民而作的,所以作品非常受民众的欢迎。
郑燮在作画时也注重在写形的基础上提炼物象的精神,所以他笔下的竹节都很清晰,竹叶茂密而看似杂乱,虽然生长在乱石之中,但生命力却很旺盛,坚韧挺拔,自然疏朗,富有意趣,将大自然中的景物与人的感情完全融合在画中,给人新的启示。
对竹的描写其实也正是郑燮率真、随意而坚韧性格的真实写照。
郑燮著有《板桥全集》,还有《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描写民间疾苦的诗文,书法作品有《道情词》、《家书》等,绘画作品有《墨竹图》等。
扬州八怪中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除了郑燮的兰竹,还有金农的梅花、黄慎的人物、汪士慎的梅、李方膺的鱼、高翔的古木、罗聘的鬼、李鳝的松树都具有各自的风格。
这些也表现出了他们的个性本色,冲破了传统画风的限制,为引导新的审美趋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