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25 14:09:05编辑:文二
古代婚礼简介:古人婚礼在什么时候进行?古代婚礼的习俗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古代婚礼简介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古人婚礼在什么时候进行?
我们都知道,古代对于时间、吉时都是有莫名的信奉的。影视剧中常常听说的“吉时已到”,然后才开始执行相关事宜。可见古人对于时间是十分看重的。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更是注重时间。而古代的婚礼举行时间也十分有讲究。
婚礼举办的日期,相信也是很早由双方,请“高人”推算出来的黄道吉日,虽然这有些迷信,但无可厚非,很多时候寻求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在内心祈求一些顺遂。而婚礼举行的时间却又有一番讲究。
现在人的婚礼一般会选在上午,会觉得上午是一天之中元气比较满的时候,而在古代婚礼却一般都在下午举行,据说“婚”字的演变就是女子在黄昏的时候成亲,称作“婚”,选择下午结婚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与最早的婚嫁传统有关,相传在最早的上古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去期间,流行抢婚这一习俗。所谓抢婚就是男方叫上男方家的亲朋好友趁着黄昏,天不黑也不亮去女方家抢婚,逼迫其与自己结婚。
这一抢婚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下午或者黄昏的时候进行的。这个时候女方家的防范是最低的,抢婚才能够成功。后世虽不在流行抢婚这一习俗,但是当时的一些礼制还是保留了下来。于是人们一直沿用的是下午的时候举行婚礼。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影视剧中,一般婚礼举行完了,客人吃晚宴,然后就是洞房了,时间上衔接得刚刚好。
不过最早的婚礼其实是冷冷清清就举办了的,那时的统治者是不愿意让百姓大操大办,不能太热闹了。是说婚礼是一个严肃的事情,是要在庄重安静的氛围中举行的。到了汉朝,汉宣帝看不下去了,觉得结婚应该是喜庆的事情,就该热热闹闹。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一些列热闹的婚礼礼制。
古代婚礼的习俗有哪些?
一、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二、六礼
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1、“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2、“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4、“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5、“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三、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四、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五、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六、上头
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