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0 13:49:32编辑:梓岚
春申君即黄歇(?一前238),楚国贵族,有门客三千并乐善好施, 与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一起,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他在楚顷襄 王时任司徒,考烈王即位后任为令尹,封给淮北地十二县,并封为春申君。后来改封于吴,即现在的江苏苏州。
上海简称“申”,黄浦江又称申江、黄浦、歇浦、黄歇浦。人们发现,这些名称中或有“申”,或有“黄”,或有“歇”,都与春申君黄歇有联系。传统的解释是:春申君曾受封于申江(黄浦江)一带,并且曾经疏凿申江,因此,上海和黄浦江就与春申君黄歇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学者们并不同意。龚家政指出,在《史记• 春申君列传》中清楚地记载着:“(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并因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由此可见,“春申君”是黄歇受封淮北十二县时的封号,后来他改封江东,封号仍然沿袭,他的受封与申江并没有关系。
再从地理沿革来看
自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6世纪的一千四百年间,长江南岸的海岸线一直是自江阴以下,沿嘉定的黄渡、青浦的盘龙镇、吴漱江的漕泾一线至杭州湾,现在的上海市区、浦东新区、奉贤和嘉定的大部、青浦的东部都是唐代以后由长江的泥沙淤积而成的。也就是说,在唐代以前,不存在“申”这个地方,也不存在“申江” 这条江。那么,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的春申君又怎么可能在申江受封,怎么可能去疏浚申江?
黄浦的名称不见于汉唐时期的任何文献,最早的记载大概要数刻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的《积善教寺记》碑文:“西林(指今浦东三 林塘的西林)去邑不十里,东越黄浦,其南抵周浦,皆不及半舍。寺之在周浦者曰‘永定’,在黄浦者曰‘宁国’而西林居其中,盖所谓江浦之聚也。”《读史方舆纪要》上也有了 “黄浦在县东,大海喉吭也” 的记载。但此中的“黄浦”还不等同于今日的黄浦江。今天的黄浦江实际上是明代永乐年间大兴水利后正式形成的。
古代的太湖是由三条主要的大河承担其泄洪和蓄水的任务的,它们是:今浏河的前身娄江、 今为苏州河的吴漱江,以及今黄浦江的前身东江。东江从秀州塘发源,由东南流至海盐注入东海,曾几次改道。南宋以后,原水域最宽广的吴漱江逐渐派塞,每当雨季来临,太湖洪水来不及排放,而到了旱季又由于蓄水量不足形成干旱。
于是,永乐年间,就有了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治水工程。这项水利工程使东江最后一次改道,形成了现在黄浦江的流向。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黄浦”这一名称的出现,与黄歇是没有关系的,而黄浦江的形成和疏浚,更与黄歇没有关系。因此,无论黄浦江叫不叫申江、黄浦、歇浦、黄歇浦,都与楚国贵族春申君黄歇风马牛不相及。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一再将“申”或“申江”与春申君联系在一起呢?有一说可作研究线索: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江苏江阴西面三十里,有申港,也叫申浦,其水东入无锡,西入武进,又北流入大江。《寰宇记》也说,江阴有申浦,春申君所开置。“申港” 和“申江”仅一字之差,在吴语中又谐音,或许就是由此原因,人们才会把上海的申江附会成由春申君得名的吧!
中国古代帝王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权臣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嫔妃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美女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战争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宫廷未解之谜
古代王侯将相未解之谜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谜
民俗风情信仰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作品未解之谜
历史名胜的未解之谜
古代科学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