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8 15:17:35编辑:梓岚
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中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原为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齐文宣天宝元年(555年)创建寺院,称为建国寺。712年,唐睿宗李旦为其更名为相国寺,并亲笔御书了“大相国寺”的匾额。唐、宋是相国寺的鼎盛时期,向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称,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就有反映宋时相国寺盛景的故事篇章。
现在的相国寺名闻天下,那它最早的名称是什么,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这首先得从战国时候魏公子信陵君说起。根据历史记载,相国寺的前身建筑就是信陵君的府邸。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此地兴建建国寺,但不久以后就被战火烧毁了。而到了唐朝初年这里成了歙州司马郑景的宅园,寺庙的踪迹又被淹没了。
武则天时期,名僧慧云从湖南来到汴州,寄居在安业寺里。他说,他在郑景宅园中的池沼内看见弥勒佛所居兜率宫的影像,断言郑宅有灵气,立意要在那里建立寺庙。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慧云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铸造了一尊高达一丈八尺的弥勒佛像,十分精美。运回汴州后,安业寺的僧人出于忌妒,不让他安放。慧云就用募化来的钱买下了郑景的住宅和花园,在唐景云二年(711年)兴建寺院,并根据施工中从地下挖出的北齐建国寺旧碑,把它命名为建国寺,同时将募铸的一尊高3米的精美弥勒佛铜像安置寺中。
相国寺原名建国寺,那么相国寺的真正命名者是谁呢?它在什么时期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寺院的呢?
唐睿宗时,睿宗李旦为纪念他由相王登上皇位把它赐名为相国寺,传说在赐名的前一个晚上,唐睿宗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的内容史书没有记载,可能是在梦中他得到了佛的喻示,于是他就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寺额,从此,相国寺之名沿用至今。
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所撰《大相国寺碑》碑文对该寺的由来作了很好的概括:指唐睿宗梦见佛像显圣,于是为相国寺书写匾额,相国寺的名称采用了相王府的“相”字。唐代君主大多对于佛教均极崇奉,企图利用它来达到统治的目的。相国寺当时所在地的汴州,素称天下要冲,从隋代开通济渠以来,更成为“水陆都会”。自经睿宗命名赐额,在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大力提倡下,信仰佛教的人不断地用人力、财力、物力布施捐助,因而使相国寺的规模变得日益宏伟壮丽。当时相国寺共计四百余间殿阁,成为汴州最大寺院。
李邕认为寺院景物齐备,融合中外建筑特色,好似人间天堂其所撰写的《大相国寺碑》将寺内景物归纳为十绝,它们包括:唐中宗时僧人惠云在安业寺铸造的光照天地的弥勒佛像、睿宗皇帝改建国寺为大相国寺时的御书牌额、民间工匠王温重装圣容所塑的金粉肉色像和门下的一对善神、佛殿内吴道子所画的文殊维摩像、供奉李秀雕刻的九间佛殿,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命令工匠修建的排云宝阁、石抱玉画的护国除灾患变相、唐玄宗时命令车道政到于阗国请来北方毗沙门天王图像等。到唐代,大相国寺的盛名已是天下皆知了。
不仅如此,唐代相国寺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日本真言宗密宗的开山祖弘法大师空海,与著名的留学生桔逸势、学问僧最澄等,在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渡海来中国,曾寄居于相国寺内。他向中国高僧惠果学密法,回日本后成为东密的创始人。这时,大相国寺的名声已经漂洋过海了。宋代相国寺是当时首都的最大佛教寺院,规模宏阔,僧侣众多,外国僧侣远来中国,君主常诏令以相国寺为招待的场所,因而宋代相国寺还是中外佛法交流的中心。
唐朝时,唐睿宗题的匾额是“大相国寺”,现在人们叫它相国寺,这是怎么回事呢?据推测,这应该是一种简称的说法,而在大门上悬挂的“相国寺”三字应是后来的历史演变造成的。根据历史记载,宋徽宗时,曾将宋太宗写的“大相国寺”匾额赠送朝鲜使者带回国,可见相国寺在当时曾起到促进了佛教传播,增进了中外交往等重要作用。同时证明了,宋代还是沿用了“大相国寺”这一名称。只是到了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由于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因此他的后代对佛寺特别的关照,不但重修了相国寺,还一度把它改名为崇法禅院,但随后因遭到了水淹而成为了废墟。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对相国寺大规模重修,此次修建由乾隆皇帝亲自批准动用库银一万两,历时两年多。大功告成后,寺西南还建了一个名叫“祇园小筑”的园林,“其中亭池树石之胜,为前所未有。”据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的相国寺和尚性空所绘《相国寺全图》,可以想见当日盛况。乾隆帝亲自为重修后的相国寺题额“敕修相国寺”,其墨迹至今仍保存在开封市博物馆。
此时,才把“大”字去掉。1841年,黄河的又一场大水使相国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再一次对它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并且直接简单地就采用了“相国寺”为寺名。由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寺门上所悬挂的就是“相国寺”这三个大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