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_故事大全_名人传记-耀州区气象局历史故事
耀州区气象局历史故事广告位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影响?

时间:2018-10-30 10:39:44编辑:浮泊凉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流行开来的一个新词,其具体含义众说纷纭,大体意思是:

(1)美国是一个多元民族和族裔构成的国家,美国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

(2)不同民族、族裔、性别和文化传统的美国人的经历是不同的,美国的传统不能以某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历史经验为准绳;

(3)群体认同和群体权利是美国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

换言之,“多元文化主义”用来指美国种族多元结构引起的一种文化发展趋势,它强调各有色人种在美国的数量越来越大及他们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影响日益扩大的事实,要求人们承认美国文化是所有种族和族裔文化交融的结果。

多元文化主义已经在美国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早在1991年,《哈得逊评论》春季号上就有一篇文章这样说道:“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文化大革命。这场文化大革命如果不是更糟糕的话,也足以与中国的那场文化大革命相提并论。中国人已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文化大革命,而我所见到的种种迹象却表明,美国的这场文化大革命正在日趋恶化,并且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被扭转。”这里的比喻可能不是很恰当,但它说明多元文化主义已经在美国赢得了广泛的关注。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8afc6b388e6429b3a9aa7e6afe4ac72.jpg

1.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它要求改变美国教育中排斥和曲解非主流文化的习惯做法,为广大学生提供新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帮助他们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传统,这样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种族偏见。持有这种思想的人还指出,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中性的,它不仅取决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也取决于传播知识的那些人的兴趣和立场,所以必须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上也贯彻种族平等的思想。

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的学生组织集会,高呼“嗨嚎,嗨嚎,西方文化快滚蛋”的口号,抗议该校人文学科以西方文明典籍为轴心的课程设置传统。迫于学生的压力,校方取消了必修课《西方文化》,这是一门讲授从古希腊到19世纪的西方经典著作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文化——观念——价值》,着重讲授第三世界的学者、少数种族和女性作者的著作,其中包括当代危地马拉一个农妇的自述性小说《我,里葛贝塔·门基》。

接着,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教材也都遭到了类似的质疑,许多大学展开了类似的改革。比如,威斯康星大学规定学生必须选修种族研究的课程,但可放弃西方文化的课程;达特茅斯学院的学生如果不修一门非西方文化的课程就不能毕业;克利夫兰大学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两门美籍非洲人文化课程和一门欧洲以外地区的文化课程。在大学中,思想观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还表现在对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新学术”和对诸如同性恋这样的个人行为的尊重。

8fbe75e4e441aeb947d3b06f04d46786.jpg

此外,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和教师的种族和文化背景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此又引起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调整。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这些变化的深刻性。密歇根大学一个研究生发现他的同屋是一个同性恋者,于是向有关管理人员要求调换房间。管理人员听后大为恼火,认为这位研究生有毛病,他虽然为这位研究生换了房间,但警告说,千万不可把此事声张出去,否则要受到学校纪律的惩罚,因为这属于在性爱问题上有歧视他人的嫌疑。

2.表现在历史观上,多元文化主义强调改革传统的美国历史教育的内容。持多元文化主义历史观的学者主张,美国历史和传统是多民族或多族裔共同创造的,美国学生必须了解这种复杂性。这里关键的是让学生认识那些被传统史学排除在外的群体的历史经历,了解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的历史根源,克服和消除对各种非主流文化的误解,在他们中培养起一种各族裔相互依存、共同进退的情感。

3.表现在文化批上,评理论多元文化主义者常与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和女权主义为伍,是向西方文明传统的知识霸权进行挑战的一种话语。他们认为:任何文明都是一种价值体系,有其自身的价值,任一种文明都不应该自称比其他文明更优越;没有理由以主流文明自居,也没有理由歧视或甚至谋求取代其他文明。西方文明在目前的知识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因为它的资本主义发展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它在向全世界扩张过程中,也把它带有严重偏见的思想方法和表达思想方法的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造成了文化上的帝国主义。

这种现象应该改变。必须承认文化的多元性,承认各种文化的平等地位和相互影响,打破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和话语方面的垄断地位。

4.表现在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上,多元文化主义也是一种冷战后提倡新世界秩序的理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当代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类似于历史上被压迫民族反对统治民族的思潮。芝加哥文化研究小组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多元文化主义者致力于实现一种更适合于现实世界的社会和政治的模式,他们认为冷战后随着欧洲的统一、亚洲和太平洋区域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上各国和各民族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了,无论是在美国内部,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需要建立一种相互认可和相互尊重的文化和政治关系。

e78bab40a2733803284c5e7f4daa37aa.jpg

从上述主张可以看出,多元文化主义在某些方面的历史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它首先反映的是美国发展的一种重要事实,即美国人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群体构成的,各个非主流的群体不应受到忽视或轻视。最初,美国的居民主要来自西欧,后来扩大到非洲、东欧、亚洲和世界各地。近几十年来,拉美移民剧增。1970年时,美国有2.3亿人口,其中外国出生的人口有970万;到新世纪之交,在2.63亿美国人中这个数字已上升为2260万。白人占83%,黑人占13%,其余占4%。

美国全国有2300万人口自称为拉美移民,比1980年增长了50%,这还不包括非法移民。移民专家估计,来自拉美的非法移民至少有700万人。1985~1995年外来移民的数目比美国历史上任何10年都多。这些移民一方面接受美国的文化,另一方面继续保持自己固有的文化,与此相适应的是他们在自己的孩子中推行双语教育。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多元文化主义也带有某种反文化的性质,这特别表现在那些极端的见解中,如大力主张同性恋合法化,主张古往今来的所有作家不能划分高低,每个动过笔的人都有同样的价值等等,所以它不仅受到右翼分子、保守主义者的反对,也受到了许多开明派人士的抵制和批判。

对美国文化的这种发展趋势的后果,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但它无疑对美国传统的或主流的文化观念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欧洲移民的减少使欧洲文明在美国的延续缺乏人力资源,从而缺乏推行西方价值观的文化势头。他们担心:多元文化主义对种族属性的关注,最终会危及美国人的共同归属感,美国有可能出现“不认同美国主流价值的少数种族多数(minority majority)”。

20世纪90年代末的人口普查表明,美国6%的县(186个)已出现这种情形。在多元文化相当典型的洛杉矶,这个拥有130万人口的美国第六大城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圣费尔南多峡谷的商界与政治领袖甚至想从洛杉矶县分离出去。他们认为这种分离倾向有可能使美国“巴尔干化”,形成一个像古希腊那样的“城邦运动”,即各地自成一个文化体系,互相冲突。这是一种比较悲观的看法,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强调不同文化相互冲突的一面。

关于美国是个大熔炉还是马塞克,是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但在20世纪中期以前,这主要是欧洲各民族移民在美国的融合问题,黑人的问题虽然很突出,但其他的少数民族人数非常少。而现在,非白人和非黑人的移民,特别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大量增加,这确实给美国的文化发展构成了新的问题。不过,一些持乐观看法的学者认为,这种发展趋势不会对美国文化构成太大的威胁。他们的理由是:

3c890f0d183fd6c4f6d407ba8d3c1c05.jpg

(1)美国文化的欧洲渊源是很难否定的。

(2)美国也不可能出现一个“少数种族多数”的局面,因为移民增加的速度还是有限的,而且由于一些移民的收入增加和种族间的通婚也使他们比较容易融入美国社会。如在洛杉矶,1/3在美国出生的拉丁裔中产阶级和1/4在美国出生的亚裔与其他种族通婚。

(3)美国文明一直在吸收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不断使它们美国化,过去、现在和将来,美国都有这个能力。比如,当代最具美国特点的爵士乐来自非洲,汉堡包或牛肉香肠早已是地道的美国货,而从名称上看它来自德国。

(4)洛杉矶的情况不应看成是文化分裂的表现,而应看成是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新的美国文明。因为在这里,拉丁裔、亚洲裔和黑人共处在一个统一的社会里,在每个社区、每家工厂都可看到这种融合。有人还说,在这些工厂中,可以看到天主教价值观与儒教价值观的混合。这是各种文化的融合,最终将融合进美国整体文化当中,而且这还有助于缩短美国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的距离。

(5)对美国人来说,所谓爱国主义只不过是一个经济问题。移民来到美国,主要是为了过上好生活,他们并不关心文化问题。所以只要美国经济在全球继续处于领先地位,移民们只要钱袋装得鼓鼓的,就会认同美国,不会出现文化问题。

以上两种观点,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必须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承认多元文化的存在及其应有的权利。使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共存于一体,并在某些共同的信条下统一起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